無塵車間的防潮處理需從 建筑結構、空調系統、材料選擇、日常管理 四方面系統防控,確保濕度穩定在 45%-60% RH(特殊工藝除外)。以下是專業級解決方案:
防水卷材:地面鋪設2mm厚PVC防水卷材(搭接寬度≥100mm,熱風焊接),墻面翻邊≥300mm。
防潮涂層:混凝土基面涂刷環氧防潮底漆(滲透型,吸水率≤0.1%)。
坡度設計:清洗間等地做 1%-2%排水坡度,地漏周邊加強密封。
保溫層:吊頂內貼50mm厚橡塑保溫棉(導熱系數≤0.034W/m·K),接縫處用鋁箔膠帶密封。
隔汽膜:保溫層外側鋪設PE隔汽膜(透濕率≤0.1g/㎡·24h)。
除濕方案:
濕度要求 | 技術方案 | 控濕精度 |
---|---|---|
常規(40%-60%) | 冷凍除濕+再熱 | ±5% RH |
低濕(<30%) | 轉輪除濕(硅膠/分子篩) | ±2% RH |
超低濕(<10%) | 雙轉輪串聯(預冷+深度除濕) | ±1% RH |
加濕方案:
電極/電熱加濕:用于無菌車間(需純化水,加濕量5-50kg/h)。
濕膜加濕:適用于電子車間(無白粉污染)。
防結露送風:送風溫度高于露點溫度2℃以上(如冷凍水設定14℃時送風18℃)。
局部排濕:高濕區域(清洗間)單獨設排風(換氣≥15次/h)。
區域 | 材料要求 | 推薦方案 |
---|---|---|
墻面 | 防霉抗菌、耐擦洗 | 玻鎂板+氟碳涂層(耐洗刷>5萬次) |
地面 | 無縫、耐水解 | 聚氨酯砂漿地坪(耐-40℃~120℃) |
門窗 | 密封+防冷凝 | 斷橋鋁型材+中空玻璃(充氬氣) |
管道 | 防銹、保溫 | 304不銹鋼管+橡塑保溫(B1級) |
傳感器布置:每200㎡設1個溫濕度傳感器(距墻≥0.5m,高度1.5m)。
報警閾值:
高濕報警:>65% RH(藥品GMP要求) 低濕報警:<35% RH(電子防靜電需求)
每日:檢查空調冷凝水排水暢通(U型存水彎水位正常)。
每月:清洗表冷器翅片(污垢增加能耗20%)。
每季:校準傳感器(與標準濕度計偏差≤±3% RH)。
方案:轉輪除濕(露點≤-40℃)+FFU層流(風速0.45m/s)。
案例:某芯片車間維持25% RH,靜電電壓<100V。
方案:每日VHP滅菌+濕度聯動控制(50%±5% RH)。
材料:墻面不銹鋼板(接縫激光焊接)。
墻面結露:提高送風溫度或增加保溫層厚度。
地面積水:檢查排水坡度,增設吸水地墊。
傳感器漂移:用飽和鹽溶液(如NaCl,75% RH)現場校準。
項目 | 檢測方法 | 合格標準 |
---|---|---|
濕度均勻性 | 9點測量法 | 偏差≤±5% RH |
防霉性能 | ASTM G21真菌試驗 | 28天無霉菌生長 |
冷凝風險 | 紅外熱成像儀掃描 | 表面溫度>露點溫度1.5℃ |
通過系統化防潮,無塵車間可實現:
濕度波動≤±3% RH(高精度區域)
霉菌滋生風險降為0(ISO 14698-1達標)
典型案例:鎮江某鋰電池車間濕度控制30%±2%,良率提升12%。